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常见问题
常见问题

蓄电池的常见问题

发布日期:2020-05-22 11:16:04

蓄电池的常见问题

 

蓄电池常见问题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。
 
一、极板硫化
 
蓄电池极板上生成的一层白色粗晶粒的PbSO4,在正常充电时不能转化为PbO2和Pb的现象称为“硫酸铅硬化”,即“硫化”。这种粗晶粒硫酸铅导电性差,正常充电很难还原,晶粒粗,体积大,堵塞活性物质孔隙,阻碍了电解液的渗透,使蓄电池的内阻增加。
 
1、故障现象
 
① 放电时电池容量下降快,用高率放电计检测,单格电压迅速下降;
 
② 电解液的密度下降到低于规定的正常数值;
 
③ 蓄电池在开始充电及充电完毕时电压过高,可达 2.7V 以上;
 
④ 蓄电池在充电时电解液温度上升得过快,易超过 45 ℃ ; 同时过早地产生气泡,甚至一开始充电就有气泡;
 
⑤ 极板上生成坚硬、不易溶解的白色大颗粒。
 
2、故障原因
 
① 蓄电池长期充电不足或放电后没有及时充电,导致极板上的硫酸铅有一部分溶解于电解液中,环境温度越高,溶解度越大。当环境温度降低时,溶解度减小,溶解的硫酸铅会重新析出,在极板上再次结晶。
 
② 蓄电池经常过量放电或小电流深放电,从而在极板细小孔隙的内层生成硫酸铅,平时充电不易恢复。
 
③ 电解液液面过低,极板上部的活性物质露在空气中被氧化,汽车行驶时电解液的波动使其接触氧化了的活性物质,生成粗晶粒的硫酸铅。
 
④ 初充电不彻底或未进行定期补充充电,使其在半充电状态长期使用,极板上的放电产物硫酸铅长期存在,也会通过再结晶形成粗大的颗粒。
 
3、措施
 
① 轻度硫化,可用2-3A 的小电流长时间充电,即过充电;或用全放、全充的充放电循环方法使活性物质还原;也可用去硫充电的方法消除
 
②硫化严重时,应报废更换;
 
③保持蓄电池经常处于充足电状态:
 
a、汽车上的蓄电池定期送充电间彻底充电;
 
b、放完电的蓄电池在24h内送充电间充电。
 
④电解液高度应符合规定。
 
二、自放电
 
蓄电池在无负载的状态下,电量自动消失的现象称为自放电。
 
1、故障特征
 
普通蓄电池由于本身结构的原因,会产生一定的自放电。但如果每昼夜容量自放电不超过2%C20,则属于正常的自放电;若每昼夜自放电量超过2%C20则属于故障性自放电。
 
2、故障原因
 
① 电解液不纯,电解液中的杂质沉附于极板上产生局部放电。
 
② 蓄电池溢出的电解液堆积在盖板上,使正负极桩形成回路,同时还会腐蚀极桩。
 
③ 蓄电池长期放置不用,硫酸下沉,下部密度较上部大,极板上下部发生电位差引起自行放电等。
 
④ 蓄电池内部短路造成自放电,如隔板破裂或极板活性物质脱落而沉淀于极板下部使正、负极板短路,引起自放电。
 
3、措施
 
为减少蓄电池的自放电,可从以下几方面预防:
 
(1)使用符合标准的硫酸和蒸馏水配置电解液;
 
(2)配置电解液的容器要保持清洁;
 
(3)防止杂质进入电池内;
 
(4)电池表面要保持清洁干燥。自放电的处理措施:轻度自放电的蓄电池,可将其正常放完电后倒出电解液,用蒸馏水反复清洗干净,再加入新电解液,充足电即可;
 
三、活性物质脱落    
 
1、故障特征
 
极板活性物质脱落主要指正极板上的PbO2脱落,其特征是充电时从加液孔中可以看到有褐色物质,电解液混浊,单体电池电压上升快,电解液过早出现“沸腾” 现象;放电时,蓄电池容量明显下降。
 
2、故障原因
 
(1)充电电流过大,电解液温度过高,使活性物质膨胀、松软而易脱落;
 
(2)过充时间过长,电解水→产生H2↑和O2↑→冲击极板上的活性物质;
 
(3)经常低温大电流放电使极板拱曲,导致活性物质脱落;
 
3、排故方法
 
对于活性物质脱落的铅蓄电池,若沉淀物较少时,可清除后继续使用;若沉淀物较多,应更换新极板和电解液。
 
 
四、其他故障
 
(一)、极板栅架腐蚀
 
1、故障特征
 
主要是正极板栅架腐蚀,极板呈腐烂状态,活性物质以块状堆积在隔板之间,蓄电池输出容量降低。  
 
2、故障原因
 
(1)蓄电池经常充电,正极板处产生的O2使栅架氧化;
 
(2)电解液密度、温度过高,充电时间过长,会加速极板腐蚀;
 
(3)电解液不纯;
 
3、排故方法
 
(1)腐蚀较轻的蓄电池,电解液中如果有杂质,应倒出电解液,并反复用蒸馏水清洗,然后加入新的电解液,充电后即可使用;
 
(2)腐蚀较严重的蓄电池,如果是电解液密度过高,可将其调整到规定值,在不充电的情况下继续使用;
 
(3)腐蚀严重的蓄电池,如栅架断裂、活性物质成块脱落等,则需要更换极板;

文章关键词: